近日,中国工程建设焊接协会成立40周年纪念活动在北京召开。此次活动不仅是对过去四十年焊接行业发展历程的回顾与总结,更是对未来发展方向的展望与规划。
活动中,公司被授予“创新发展突出贡献奖”;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李光远被授予“杰出贡献奖”;公司副总工程师、核电先进建造技术及管理研究院院长、核电项目管理中心副主任刘军被授予“卓越焊接工程师”;龙川核电基地管理中心党支部书记、总经理王雄被授予“卓越焊接工程师” ;龙川核电基地管理中心焊培中心教练程克辉被授予“杰出匠师”。这些荣誉的获得,不仅是对中建电力长期以来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在推动工程建设焊接技术进步方面所做努力的认可的肯定,更是中建电力在焊接领域人才建设方面的实力彰显。 在核电工程建设中,公司在核岛、常规岛焊接方面掌握了多种先进的焊接工艺,包括手工电弧焊、气体保护焊、钨极氩弧焊以及MAG自动焊、TIG自动焊、激光焊等。这些先进焊接工艺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焊接质量和效率,还有效降低了施工成本,为核电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注重育才铸匠 竞赛成绩斐然 为不断提升核电建设的核心能力和树立核电产业品牌,公司在广东河源龙川投资打造了集核电及电力业务设计、制作、施工、检测、特种材料及工艺研发等多种业务范围于一体的核电基地,主要开展钢结构加工安装、核级焊工培养和检验试验三大板块业务。目前,龙川基地已拥有民用核安全机械设备(钢衬里)安装许可证、检测公司CMA认证和“辐射安全许可证”等多项资质,为核电工程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和服务保障。
在焊工培训方面,龙川基地焊培中心设立了38个焊工培训工位及一个可容纳200人的理论教室,推行“理论+实操”的“双教学”模式。通过手把手、一对一的技能培训,龙川基地已培育出大量优秀的核级焊工,满足了多个核岛同时在施的需要。同时,龙川基地还具备焊工技能评定条件,近两年累计完成了近300名核级焊工的培训取证工作,为核电工程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在技能竞赛和人才培养方面,公司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公司积极开展“岗位练兵”“技能比武”等活动,不断打通产业工人从“工”到“匠”素质提升的成长通道。同时,大力支持符合条件的工人参与各级各类劳动模范和先进代表评选活动,为产业工人提供更多建功立业的机会和平台。在2022年至2023年期间,中建电力先后圆满承办了首届全国建筑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焊工预赛和决赛。在竞赛中,公司的选手们表现出色,取得了优异成绩。其中,田云龙代表广东省荣获第一名并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推动科技创效 赋能核电建设
在科技创新方面,公司注重科技创效并投入大量精力,深挖职工创新潜能,构筑成长平台,在龙川基地先后成立了“王雄劳模与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蔡宴辉劳模创新工作室”“王康青年工作室”等创新平台。这些创新平台不仅激发了职工的创新热情,还推动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其中,自主研发的预埋件焊接机器人以相当于人工焊接3倍的效率,累计完成了115吨埋件预制工作,解决了预埋件数量多、质量要求高的难题。这一科技成果在2021年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和2022年首届大国工匠展上得到了展示和报道,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同时,不锈钢热丝TIG焊技术的突破,焊缝成型美观,质量稳定,效率显著提升,再次彰显了团队的创新实力。而核电焊接管理系统及碳钢MAG自动焊的研发应用,更是将智慧技术融入核电工程建设,推动了行业的智能化进程。 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公司也取得了显著进展。2022年,在首届“国企数字场景创新专业赛”中,《核电特种钢构智慧建造》数字场景创新平台顺利入围决赛,展现了中建电力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实力和潜力,为行业内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参考。 深耕焊接技艺 传承行业精华
此外,公司组织编纂的《华龙夜校十万个为什么 华龙核岛土建工程师应知应会》与《建筑钢结构设计与施工研究》分别于2019年与2024年出版,为提升建筑钢结构施工质量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助力建筑行业稳健前行。
2024年,龙川核电基地管理中心焊培教练程克辉所著的《程克辉工作法常用焊接操作技能》正式出版,并入编《优秀技术工人百工百法丛书》。该书不仅全面总结了钨极氩弧焊、焊条电弧焊等多种焊接方法及难点解决策略,更展现了程克辉多年核电焊接的宝贵经验。书中探索的新技术、新工艺,为新时代工匠开辟了与时俱进的探究之路。该书的出版,为行业内焊工搭建了学习交流平台,为培养新时代高素质焊工队伍、推动核电焊接技术创新发展、加速核电行业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劲动力。 中建电力将继续秉承“质量第一、创新引领”的发展理念,不断提升自身技术实力和服务水平,同时进一步加强与行业内外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工程建设焊接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为我国核电建设事业贡献力量。
|